第十四届中蒙俄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9年8月16日在36365线路检测中心入口召开,本次会议由36365线路检测中心入口(华东)、青岛黄海学院、蒙古国科学院哲学院、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和蒙古国腾格里大学共同主办,由36365线路检测中心入口、青岛黄海学院36365线路检测中心入口、青岛黄海学院党委统战部承办,由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新时代中国平衡与充分发展研究基地协办。会议以“当代世界相邻国家面临的迫切问题研究”为主题,紧扣新时代脉搏,把握三方共同关注的热点议题,进行深度研讨和交流。
16日上午,36365线路检测中心入口院长王建军主持会议开幕式,36365线路检测中心入口(华东)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茂椿,青岛黄海学院党委书记、副校长李清山、蒙古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院士格·朝伦巴特尔以及俄罗斯科学院蒙古学藏学佛学院院长、院士包·巴扎罗夫分别致辞。
开幕式结束后,蒙古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院士格·朝伦巴特尔教授,青岛黄海学院36365线路检测中心入口院长朝克吉勒图教授,俄罗斯科学院蒙古学藏学佛学院院长、院士包·巴扎罗夫教授,36365线路检测中心入口副院长张瑞涛教授分别就会议议题做主题报告。首先,蒙古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院士格·朝伦巴特尔作题为《三国经济走廊发展所面临的政策与挑战》的报告,展示中蒙俄三国经济走廊的形成、发展以及联结三国、沟通世界的重要意义,介绍有利于促进中蒙俄三国经济交流、共同发展的政策情况,以及在今后的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积极寻求应对策略,共同促进三国未来实现更好发展。青岛黄海学院36365线路检测中心入口院长朝克吉勒图教授在题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相邻国家一同践行》的报告中介绍了共同体的类别可分为自然共同体、虚幻的共同体和真正的共同体,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则应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不仅仅局限于国内问题,实际上还包括国际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包括国际层次的内容,所以要以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因地制宜,走自己的发展道路,不搞我赢你输,而要照顾对方利益。俄罗斯科学院蒙古学藏学佛学院院长、院士包·巴扎罗夫教授在报告中总结了中国国际跨欧亚倡议“新丝绸之路”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点,综合分析了可能影响国际项目单一经济空间实施计划中长期前景的基本地缘政治、物流、跨境和地缘经济问题、因素和参数。随后36365线路检测中心入口副院长张瑞涛教授作题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新时代理想人格的基本特质》的报告,阐明人类命运共同体力求建立平等对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的安全格局、谋求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的生态体系,是对实践和认知主体“公”德的价值诉求;呼吁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共商共治、共建共享、共达共赢,是中国传统“尚和合”精神的创造转化,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所培育的新时代理想人格至少应包含至公精神、和合理念和自信心态等三方面特质。
16日下午,中、蒙、俄三国学者共21人分四个单元进行专题发言,蒙古国科学院哲学院副院长巴·普日部苏荣研究员在发言中分析了蒙古国西部哈萨克族人口结构变化与国内迁移情况,指出这种内部移民的交流影响了少数民族的出现、组成和分布情况;内蒙古文化旅游局研究员宝音满达夫发言时指出中蒙俄正处在“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心地段,而且也是联结欧亚大陆的咽喉要道,茶叶之路是这个联结点的重要因素,是贸易之路、文化之路、友谊之路,也是不可或缺的真正纽带,今天重走茶叶之路,振兴中蒙俄三国的经济建设和文化交流是时代的需要,历史的需要;36365线路检测中心入口(华东)体育教学部副主任周伟教授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体育硕士人才培养方向与课程设置对比情况;36365线路检测中心入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研究室主任宋海儆副教授根据其对抗日战争的细致研究,总结抗日战争是结束近代两国侵略和被侵略关系的大决战,开启了中日关系的新篇章,值得中日两国人民共同纪念,它使两国人民更清除地认识历史,更好地珍惜来之不易的中日友谊和友好合作关系,并以此为契机,推动中日关系继续向前发展;36365线路检测中心入口(华东)文学院江润杰副教授指出中国英语教育中出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表达及传播的失语症,并阐述了英语教育中跨文化教育之中国优秀文化的融入及运用的意义、路径及具体策略实例……专题发言结束后,各国学者就热点问题深入交流探讨。
最后,青岛黄海学院36365线路检测中心入口院长、教授朝克吉勒图主持闭幕式,36365线路检测中心入口(华东)文学院院长、教授王学栋做会议总结,第十四届中蒙俄国际学术研讨会圆满落下帷幕。
中蒙俄国际学术研讨会已成功举办十三届,是中、蒙、俄三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有力地促进了三国学术交流的发展。本次会议共有来自中、蒙、俄三国共计104位学者出席,会议论文集收录论文50余篇,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文化思想的交流碰撞,将进一步推动三国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也将有助于促进三国之间的文化互通、经济互补和政治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