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举行“通识教育课程强化计划”论证及助教考核

作者:宋霞责任编辑:袁爱军审核人:司江伟发布时间:2021-06-08浏览次数:246

   202167日上午9时,学院在文理楼459会议室举行“通识教育课程强化计划”中期检查、“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申报论证和新进教师上岗培训及助教制考核,学院本科教指委成员和督导组全程参与指导。

“通识教育课程强化计划”的内容包括王建军的《大学生心理学》,岳金霞的《女大学生成才导论》,夏从亚、谷晓芸的《批判精神与创新思维》,叶立国的《哲学导论》,崔军伟的《中国历史文化选讲》,宋海儆的《走近毛泽东》和汪怀君的《伦理智慧与人生》七门课程。该计划的中期检查采用学院自查的方式,针对通识教育课程前期业已完成的材料填报,学院专家检查了通识课程建设进度,针对课程建设的成效和问题及时做出反馈。教学督导组代理组长司江伟书记就中期检查的成果进行总结,强调通识教育课程应继续加强团队建设,提升课程质量,从而为通识教育课程后续顺利展开及迎接最终成果验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紧紧围绕教育部“四史”学习要求以及石油类院校校本特色,拟开设《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石油政治与国际关系》三门课程。课程负责人崔军伟、刘兴波和解晓燕,分别从课程与学校通识教育理念的符合程度,课程与通识教育模块的类别归属,课程教学与考核设计的合理性等方面对课程开设情况进行汇报。专家们对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教学资料准备情况和课程试讲内容做出点评,指出“四史”相关课程的开始应避免“低水平重复”,正确处理“四史”学习内容与已开设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关系。

学院按照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青年教师教学素养提升计划”要求,组织安排落实青年教师毕松和宋霞的岗前培养与考核工作。2019年入职的青年教师毕松,就入职两年以来的教学工作及收获体会向考核小组作情况汇报,毕松自入职之时便为自己设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实现教学上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型和科研上完成从俄罗斯问题研究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转型。经过两轮课程的讲授,毕松总结出课堂讲授形式的多样化选择、教材语言与教学语言抽象与具象的结合,传统三维教学目标对政治性、使命性的融入等。专家对毕松入职以来的教学态度、工作能力、为人处世等方面的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2020年入职的青年教师宋霞,对新学期拟开设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进行15分钟的内容试讲,专家对其授课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点评,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此外,宋霞还对入职一年来的培训情况、助教工作、听课记录向考核小组成员进行汇报,同时向考核小组提交了《青年教师成长记录本》及个人成长总结。

针对两位新进青年教师的入职考核情况,司江伟书记总结说,成长为一个“好老师”永无止境,希望二位青年教师为自己设定更高的成长目标,要按照“八个相统一”的要求讲好课程,特别要提高自身的学养以增强课程的“学理性”。他还建议青年教师要善于将优质的科研成果转变为教学资源,使思政课避免“灌汤”式的知识传授,真正使所讲的课程成为学生心向往之并有获得感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