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学校党委书记王勇、党委副书记万云波莅临36365线路检测中心入口459集体备课室,参加了“形势与政策”课的集体备课,学校党委宣传部长马国顺,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主任徐悦伟,36365线路检测中心入口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各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形势与政策”课专兼教师等共同参加备课会,围绕课程建设、本学期教学要点等内容进行了研讨,王勇书记、万云波副书记积极参加讨论,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首先,36365线路检测中心入口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郎帅老师从课程的建设现状、教学模式、教学要点三个方面整体介绍了课程情况。“形势与政策”课是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某种程度上也是当代大学生最感兴趣、参与度最高、最喜欢的一门高校思政课。结合教育部要求和学生需求,形势与政策教研室高度重视课程教学管理、教学模式创新和石油行业特色融入,探索了“线下+线上”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师充分贯彻“学生为本、问题导向、能力目标”的理念,坚持“引导、督导、辅导”三位一体,打造“导学、促学、助学”的系统流程。下一步将继续围绕教育部下发的教学要点,精炼教学内容,打造特色模块,进一步推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更新,让学生入耳入脑入心、真学真懂真信。接下来,马院“形势与政策”课专兼教师围绕课程教学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院长、形策课专职教师张瑞涛指出,高校思政课在实践环节存在一系列问题,他结合单列思政实践课的设想,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教学表达了看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形策课兼职教师袁爱军围绕课程团队建设、行业特色融入提出了具体建议;形策课专职教师宋霞认为,可以充分挖掘利用本校实训基地、校史馆等平台资源推进课程实践教学,她结合自身报名参加校史馆讲解员的具体事例,希望引导学生走出课堂,从了解校史校情入手学好“形势与政策”课;形策课兼职教师王会谈及自己上课经历,针对学生学习时间紧、任务重、线上线下衔接等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方法。
学校党委副书记万云波围绕“形势与政策”的课程建设和教师们的教学实践发表了意见,他指出:第一,“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模式创新一定要符合教育部的要求、考虑大学生的需求,有效结合“行业特色、教师特长、学生特点”,这样才能取得实效;第二,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融入“石油+”的内容想法很好,但也要注重“本土化”,引导学生关注青岛市、山东省的发展,从同学们身边发生的事出发,深入解读课程内容;第三,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非常重要,要构建素质过硬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
最后,学校党委书记王勇基于目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兼顾课程建设的现实与未来,从八个方面谈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一要提升教学实效,注重学生听课学习效果,让学生学马信马,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要丰富教学形式,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课程的魅力和吸引力;三要改变讲课方式,设置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的环节,提高课堂活跃度、参与度;四要充实教师队伍,按照“引一批、转一批、聘一批、备一批”的思路,为现有教师减压;五要优化课程编排,实践教学要跟上,外聘教师授课要排上;六要加强交流学习,外出调研考察国内知名高校典型做法,吸取成功经验;七要发挥教师学缘优势,借助青年教师多元化的教育经历和背景,致力于教学模式创新,争创省一流、国家一流课程;八要落实领导干部讲思政课,校领导班子、各学院党委书记可以对照“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结合自身工作和研究领域,精心准备教学内容,纳入每学期的授课计划,定期进课堂为同学们开课。
通过本次“校-院-教研室”三个层级集体备课,各方对“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未来方向更加明确,对课程教学要点的领会更加深入,这有助于增加“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规范性、多样性,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和模式创新,切实提升教学效果,实现立德树人目标。